食品安全国标更新——你的工厂合规了吗?

来源:    关键词:

近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多项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修改单,涉及生产企业产品标准、卫生规范、食品添加剂、检测要求、标签标识等核心内容,直接影响企业实际生产与管理。为便于获证企业、拟申请认证企业更好的应对相关变化,五洲恒通经过对更新内容的梳理,提出应对策略的建议,供企业参考。

全面梳理相关新标准体系

识别适用的标准类别

新发布的50项标准覆盖产品标准、检验方法、生产经营规范、标签管理、食品添加剂及营养强化剂等。企业需根据自身产品类型(如乳制品、肉制品、婴幼儿食品等)筛选适用的标准,并梳理相应规定内容。

关注修改单的调整内容

9项修改单涉及现有标准(如GB 2762、GB 19299)的技术指标或适用范围更新。企业需核对原标准与新修改单的差异,避免沿用旧版要求。

根据各标准实施日期策划应对工作时间表
详细了解每个适用标准的过渡期,并提前清点现有的包材、标志等,根据过渡期的要求予以管理,确保如期执行新标准的要求。

划标签与标识管理的升级

关注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数字化与合规性

例如:数字标签:GB 7718-2025要求推广二维码等数字标签,企业需开发配套技术(如扫描页面设计、信息数据库)并确保消费者可便捷获取成分、致敏原等信息。

保质期标示:将“保质期”调整为“保质期到期日”(按年/月/日顺序),且保质期6个月以上的食品可仅标示到期日,需重新设计包装版面。

致敏物质强制标示:新增对致敏原的强制性标注要求,需全面筛查原料供应链中的潜在过敏原,必要时更新标签内容。

关注营养标签的扩展要求:

例如:针对“1+6”营养素强制标示儿童健康提示语,需调整营养成分检测和标签设计。

安排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的调整

新增卫生规范类标准如《调制肉制品生产卫生规范》《食用畜禽副产品加工卫生规范》,对相应产品加工过程的卫生控制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。另外,对企业卫生管理、污染控制方面,鼓励企业建立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(HACCP)体系,并应用HACCP原理实现食品安全控制

更新消毒剂标准如《消毒剂》,对消毒剂的使用范围、残留量提出新要求,需评估现有消毒程序是否合规。

新增检测项目:如《食品中二噁英及多氯联苯污染控制规范》,要求企业具备相应检测设备或委托第三方实验室检测。

注意文件体系的更新与内部培训

更新体系文件

如修订加工工艺流程、HACCP计划或者前提方案中相关参数(如新标准对原料验收要求、加工温度指标等);更新质量手册、程序文件中引用的标准编号及技术指标,如GB 7718-2011替换为GB 7718-2025。

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

参加专项培训,学习新标准核心变化(如标签设计规则、致敏原管理),确保新要求落地。

升级供应链与合规性验证要求

供应商管理

要求供应商提供符合新标准(如食品添加剂、营养强化剂规格)的合规证明;对原料中的致敏原、污染物(如GB 2762修改单)加强入厂检验。

内部合规性与认证要求的衔接

在内部审核中增加新标准符合性检查,提前发现整改项;提前与认证机构沟通过渡期安排,确保按照过渡期要求完成相应的转版工作。

过渡期规划与风险应对

处理库存与包装材料

评估现有包装材料的消耗周期,逐步替换为新版标签;对过渡期内生产的食品明确新旧标准适用界限,避免混用。

建议相关企业从系统性、合规性出发,结合新标准的技术细节和过渡期要求(需关注不同标准过渡期不同),从标签设计、生产工艺、检测能力、文件体系到供应链管理进行全方位升级。已获认证企业可优先开展差距分析,拟申请认证企业可在体系搭建过程整合新标准,有助于顺利通过认证审核。


首页

会员中心

审核员之家

电话